長白山余脈南麓的黃松甸鎮,憑借獨特的冷涼氣候和火山灰土壤,自上世紀90年代起便成為中國黑木耳產業的發源地之一。經過三十余年發展,這里已形成覆蓋菌種研發、菌包生產、規模種植、初深加工及物流配送的完整產業鏈,年產量1.5萬噸,被譽為“中國黑木耳之鄉”。
作為東北亞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,黃松甸市場輻射全國20余個省市,并通過跨境電商銷往全球各地。該鎮黑木耳產業年產值超10億元,90%以上的村屯都在發展食用菌產業,95%以上的農戶都從事與食用菌相關的產業,農民90%以上的收入都來源于食用菌產業。在這片黑土地上,郵儲銀行蛟河市支行深耕十四載,通過金融創新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,見證并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化產業的蝶變。
戰略深耕構建產業金融生態
作為縣域金融服務的主力軍,郵儲銀行蛟河市支行自2011年起錨定黃松甸黑木耳產業集群,創新采用“政府+銀行+產業鏈”合作模式。通過建立“信用鄉鎮”評價體系,與地方政府共建信息共享平臺,該行實現了從單戶10萬元聯保貸款到單戶最高300萬元無抵押貸款的跨越,授信額度實現了從初期1000萬元到當前累計2.5億元的遞增。2024年在吉林市人民銀行的見證下,郵儲銀行蛟河市支行與黃松甸鎮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標志著政銀協同進入新階段。
“我們構建了全周期服務矩陣。”支行負責人表示,每年4月啟動旺季資金預授信,確保6-11月交易高峰期間資金無縫銜接。針對今年市場變化,該行提前梳理 3-6 月需重授信客戶100 戶,涉及金額3500萬元,通過移動銀行上門服務,實現業務辦理“零跑腿”。
客戶黏性彰顯服務價值
在競爭激烈的縣域金融市場,該行以“陪伴式服務”建立起獨特優勢。行業領軍人物梁庫坦言:“在企業初創期,郵儲銀行的貸款如同及時雨,最難的時候一路相伴,以后依然會選擇與郵儲合作。”這種長期信任關系,使該行在同業多家機構入駐的情況下,仍保持核心客戶留存率98%以上。
產品創新引領行業變革
從傳統抵押貸款到純信用“產業貸”,該行通過大數據風控模型實現風險精準定價。2024年推出供應鏈金融服務,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納入服務范圍,致力于帶動黃松甸木耳物流、加工等配套產業共同成長。信貸客戶經理透露,“未來將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鏈條數據穿透,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。”
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,郵儲銀行蛟河市支行的實踐為縣域金融服務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。該行負責人表示,將繼續深化農村金融服務創新,在鞏固黑木耳產業優勢的同時,積極布局中藥材、食用菌等領域,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金融活水。
來源:郵儲銀行吉林省分行
編輯:劉薇